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微信号:shijichuanmei520

编导文艺常识之中国文学知识

发布时间:2014-3-3

  京派:

  “京派”是鲁迅在文学批评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指30年代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主要阵地在北京、天津形成的北方作家群。朱光潜、沈从文是其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将“和平静穆”作为美学追求的极至和最高境界,他们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

  海派:

  海派是沈从文在文学批评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以30年代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遣文化畸形发展的产物,他们依托于文学的市场,既享受着现代都市文明,又感染着都市的“文明病”。正是对都市文明既留恋又充满幻灭感的矛盾心境,使他们更接近西方的现代派艺术,有着较为自觉的先锋意识,追求艺术的变与新。

  问题小说

  时代气息和针对性强;哲理性强;对问题的探索肤浅,通常“只问病源,不开药方”;社会功利化追求所导致的观念化和抽象化倾向。建立了现代市镇和乡土文学的基本叙述模式。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小说的影响。注重社会性、批判性以及写实的多元性。

  伤痕文学

  1976年文化大革命后,揭露文革期间对青少年灵魂的伤害以及对逝去的苦难年代的控诉的中短篇小说。卢新华的《伤痕》刘心武的《班主任》郑义的《枫》、孔捷生的《姻缘》、陈国凯的《我应该怎么办》、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冯骥才的《啊!》、莫应丰的《将军吟》、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诗歌有李发模的叙事诗《呼声》、流沙河的《故园六咏》;戏剧有话剧《报春花》、《权与法》等。

  反思文学

  对文化大革命、十七年及更早的史实进行反思,在意识形态、国民性上进行深入思考的文学作品。

  古华《芙蓉镇》鲁彦周《天运上传奇》

  改革文学

  从不同的侧面展示各条战线的人们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的文学作品。

  张洁《沉重的翅膀》贾平凹《鸡窝洼人家》

  寻根文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寻根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

  韩少功《爸爸爸》张承志《北方的河》

  北大荒文学

  特指新时期以来表现北大荒知情生活的文学作品,北大荒文学是知青文学创作的一条支流。作品表现的是某种相对稳定的“精神个体性”,人们又称之为“朔雪风格”,即刚劲、壮美、雄浑、粗犷的风格。代表作品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今夜有暴风雪》

  五四时期文学社团

  语丝社:

  语丝社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成立,因周伏园创办的《语丝》(主张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杂志而得名,是“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语丝社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语丝体”散文群,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成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造社:

  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发起人: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冯乃超、杨汉生等。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1926年后,一些成员投身革命活动,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创造社的文学观念前后期呈现出明显的矛盾。就是在同一时期,也存在含混和矛盾性。创造社的文学观念和人际关系都不是十分和谐一致。在革命文学的倡导过程中,由于受外国左倾思潮的影响,曾错误的批判过鲁迅、茅盾作家。在理论上、组织上表现出较多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倾向。

  新月社:

  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成员较复杂,文人、银行家、政客、交际花都有。1933年消亡。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有200余人。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创作方法上倾向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是文学史上的人生派。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

>>>上一条:编导文艺常识之戏剧基础知识>>>下一条:编导专业文艺常识之四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