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微信号:shijichuanmei520

编导即兴评述案例之如何看待文学畅销书现象

发布时间:2014-3-3

  近年来严肃文学、通俗文学发行的下滑与文学热的年代形成鲜明的对比,首先20世纪80年代是文学期刊发行的黄金年代。进入到90年代,随着市场化的深化,文学不再是社会的兴奋点,不再承担在特殊历史时期承担过的其他非文学所不能承担的责任。社会解决问题的机制更完善更健全,并有职能部门的参与。同时文学期刊自动放弃社会责任感和对现实介入,文学强调自己的专业性,技术性与纯洁性,自觉的将自己定位于某种类型造成自我的束缚。财经、新闻、生活、时尚等其他刊物的兴起也瓜分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书籍出版业的兴盛、出版周期的变短,构成了对文学期刊的冲击。诗歌等也绕过文学期刊在其他刊物上发表。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文学消费尚未进入大多数人的基本消费范围,以影视为代表的传媒的兴盛使文学期刊作为纸张文化处于边缘化位置。此外,从文学期刊再版看,体制上也存在问题,如内部机制转换不灵,在管理、用人、分配上思想僵化,与市场的发展不相适应。

  文学期刊既是精神产品的载体又具有商品的属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两方面入手:既尊重精神产品的规律,也要考虑市场因素。这其中包括着重文学期刊的个性化品牌,艺术期刊与其他媒体的互动,注重体制外资本的介入与运作,加强内部的改革,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并给于政策上的扶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学期刊的繁荣。

  文学畅销书是为了满足读者阅读心理的一类书籍,它包括满足知情权的书籍,如政治类的书籍;满足好奇感的书籍,如名人传记;消遣、寻找心理放松的书籍,如武侠小说,言情小说。

  文学畅销书现象是时代的产物,我们的社会目前正处在转型时期,改革开放是前所未有的选择。这种转型涉及阶级、文化、伦理、道德等,波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种新旧体制的碰撞,因此新鲜事物每天都在不断涌现形成诸多的社会热点,而社会热点的反映会形成畅销书。畅销书的背后,有着社会心理的含义,它随着时代变化,甚至会随着每一时期的文化氛围的转变而变化。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阶层的群体都有足够的市场量,每个阶层都有他的心理要求和他关注的热点。所以只要找准目标、准确定位,就会形成畅销书。考察畅销书现象,不可忽视畅销书还要辅助于市场的运转,创新要抓住观众的心理。

  畅销书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在文化专制时期不会出现,它是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情感和文化需求而定做的,是多元化的文化现象,因此文学畅销书现象是追求个性张扬和文化多元的社会标志,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畅销书浅显易懂,它把艰涩的伦理阐发的形象浅露,有利于读者的文化普及和提高。文学畅销书有助于活跃低迷的书刊市场。

  但是目前文学畅销书现象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质量不齐、跟风现象严重、低俗化现象严重,只求迎合大众的阅读心理,缺少人文思想,盗版现象严重,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畅销书经营的品牌意识不高,缺乏细致的市场调查体系,往往跟着感觉走,专业评价体系不健全。

  行业性评价缺少。读者性评价重思想性,而专家性评价不把读者放在眼里,缺少能尊重大多数人代表公众阅读利益的体系,影响畅销书的发展,使它还未能达到引导读者的作用。

>>>上一条:编导之影视编导即兴评述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下一条:编导中即兴评述案例之如何评价维也纳金色大厅现象